文章

和而不同

分類:釋放與成長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11 和而不同

穆斯林朋友,或許你覺得耶穌很吸引,也相信祂真是所宣稱的那位;祂與我們做了一宗交易,你也知道祂付出了甚麼、給了我們甚麼;甚至你可能已經歷過祂。然而你仍有保留,不太願意跟隨,因為你對其他信徒有點忌憚。記得我前面說過,別把洗澡水和嬰兒一起倒掉?本章我們會討論這問題:「所謂跟隨基督,就是要跟其他基督徒一個模樣嗎?」

也許你曾以為作基督徒就要改一個「基督教」名字,離棄自己的穆斯林家庭,攻擊伊斯蘭教。本章我們會談到,這全不是那麼回事兒。當然,的確有些基督徒以為要千一人面才算合一的。

我有一個朋友,他叫阿卜杜拉,從穆斯林背景改皈基督。曾有數年時間,他在美國一所聖經學院唸書,他的同學受「感動」,要幫他擺脫所有穆斯林形式與習慣,變得像他們一樣,以為這樣才算是個「真」基督徒。

阿卜杜拉從小習慣飯前說「奉安拉之名」(Bismillah),於是,聖經學院的同學每看見他吃飯前嘴唇在動,就逮住他:「你又說了!」他會道歉,答應以後不再犯。

神看見這種情況一定很傷心,因為祂孩子的思想是那麼陜窄,以為人人要一個模樣兒才能合一。但我相信,聖經教導我們應該和而不同。

如果我將下面兩幅圖畫指給基督徒看,問他們哪一幅代表教會,相信人人都會說是圖一。

不論基督徒或穆斯林,每想到「教會」時,腦子裡都會出現一所建築物,想起會眾周日早上聚集的地方,在那兒唱詩,坐在長椅子上,收奉獻等。這些事兒都發生在圖一裡。但圖二呢?教會是一群降服於主的人構成的網絡,難道不可以這樣表達嗎?

圖二展現出,一群人彼此結連。有些人─譬如6─似乎影響力較大,而11則處於邊緣位置,但他們在神眼裡都是寶貴的。還有,在這個圖畫裡,人與人之間不靠單線條、而是靠管道結連,這些管道可能暢通,也可能壅塞。如果6全心信靠基督,謙卑求別人寬恕,像耶穌一樣愛別人;如果他不再自義、向別人說教,轉而用實際生活形塑福音;如果他真以活出以下經文為使命,你能想象有何事發生?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羅馬書12:17)
「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18)

如果「神子民」的教會不僅是一幢建築、一個聚會點,你能想象這會是何等光境?如果6、7和17開始與神建立關係,脫去綑綁,長大成熟,這又會如何?他們若真要成為教會(ekklesia)─就是「神子民」的話,應該怎樣做?[1] 他們可以仍處身自己的生活環境,同時成為教會嗎?他們應該搬到像圖一的建築物裡住嗎?或是只要藉著人際關係管道,分享基督的好信息就行?聖經裡怎麼說?這個問題,對於穆斯林弟兄姊妹尤其重要,因為他們所生活的社會視改教為大逆不道。

新約教會

教會一開始就像今天這個樣子嗎?她是怎麼開始、數世紀以來又怎麼改變呢?

基督復活後,出現了最早的教會模式。「申初禱告的時候,彼得、約翰上聖殿去。」(使徒行傳3:1) 基督兩位門徒彼得和約翰,繼續上猶太人的聖殿,也許是按時禱告。穆斯林每天五次拜功,猶太人也有一定的禱告時間。這樣說來,彼得和約翰怎麼看自己呢?他們大概認為自己是相信耶穌的猶太人。

基督復活升天後,祂的跟隨者─教會─開始在耶路撒冷受迫害,司提反甚至給石頭打死。使徒行傳8章這樣形容:

「從這日起,耶路撒冷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1、4節)

直至此時,分散各處的信徒也只向自己人─猶太人─傳講基督,惟有安提阿教會情況不一樣。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但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使徒行傳11:19-20)

這時候,教會─就是那些聚集在安提阿的、神的子民─不僅由具備猶太背景的信徒組成,也有非猶太背景的外邦信徒。

後來使徒保羅將福音帶到土耳其和希臘,每到一處,都先到當地猶太會堂傳道,除了腓立比,因為那裡沒有會堂。那兒的猶太人在河邊敬拜,學習神的道;保羅到了那兒,沿用一貫方法,先向猶太人傳講,希望他們明白一直等候的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

各地城裡的猶太人,有的信了主,有的卻反對保羅、更迫害信徒。漸漸地,愈來愈多外邦人信主,甚至保羅轉而以外邦人為主要服事對象。他在以弗所教會逗留時間最長,那裡的信徒主要來自外邦背景。保羅書信裡,曾多次提到教會裡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那時,你們(外邦信徒)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他(耶穌基督)使我們(猶太和外邦背景信徒)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外邦信徒),也給那近處的人(猶太信徒)。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以弗所書2:11-20,括號內解釋為作者所加)

請細看下圖,再讀一遍這經文。

圖:猶太人、外邦人

在圖裡你看見甚麼?外面的圓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彼此間有牆隔絕。但內圓裡─即神家裡─可有牆垣?沒有的。格子代表猶太人,圓點代表外邦人,弟兄姊妹在神家裡和平共處。然而得留意,圓點不用變成格子,才算屬得上屬神的國,格子也不用變成圓點,兩者是和而不同的。

今日應用

今天神的國又是甚麼樣子的呢?我們一定要一個模樣兒才能合一嗎?只要看看保羅時代,外邦人和猶太人的情況就知道了。今天我們可有相似之處?如果我們把上圖的猶太人換成基督徒,把外邦人換成穆斯林,就能明白了。

圖:基督徒、穆斯林

圖裡的「基督徒」已有20世紀的歷史,只是今天許多人不過掛名信徒,並沒有與基督建立真實關係。然而,誰若降服於基督,就進入神國度─即內圈裡,一方面仍維持其「基督教」背景。另一方面,也有穆斯林信主,進入內圈的。在神國度裡,並沒有牆分隔「格子」和「圓點」,雖然大家都知道,在神國度之外,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存著敵意。

回看以弗所書2:11-20,這次用「基督徒」一詞代替「猶太人」,以「穆斯林」代替「外邦人」。許多年前我第一次這樣讀聖經,新約就有了新意義。

「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穆斯林背景信徒)從前按肉體是穆斯林,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那時,你們(穆斯林信徒)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他(耶穌基督)使我們(基督教和穆斯林背景信徒)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穆斯林信徒),也給那近處的人(基督教背景信徒)。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以弗所書2:11-20,括號內解釋為作者所加)

你有何想法?讀的時候有何啟發?神喜歡多樣化(看看四周就知道了),不願意千人一面。再者,祂要藉著十字架,拆毀我們與祂、與別人之間的牆。多元而合一是可能的,在第一世紀可行,今天也可以。所以,別讓這問題阻礙你委身基督。

思考問題

下列問題不容易回答,你可以找一位成熟、又明白和而不同道理的信徒,跟他討論一下。

1.馬太福音18:20說:「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奉我 (耶穌) 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據這節經文所說,成為教會的最低要求是甚麼?

2.保羅如何進入外邦文化,向他們傳道?

3.在我們的處境下看哥林多前書9:19-23,會有何啟發?

保羅說:「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4.可有經文提到,我們應該在所處環境裡,以「局內人」的身分做鹽做光?哪些經文這樣說,其教導如何?請在聖經亮光下再看圖二。

5.請讀列王記下5章乃縵的故事。乃縵是阿蘭王國(敘利亞)的顯要人物,他因為病得醫治,就相信大能的耶和華神,卻因為身為「外邦人」在信仰上掙扎。這故事,尤其19節,給我們甚麼啟示?

6.哥林多前書7章談婚姻,然而17至24節不僅講婚姻,更談到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奴僕問題。對於那些身處「外邦」環境的信徒,這節經文教導人如何自處?

[1] 教會的希臘文是ekklesia,有「被神招聚之民」的意思。教會對神有特別意義,聖經說,這是神的家,是基督的身體,聖靈的殿。新約裡另一個重要字眼是oikos,一般譯作「家」。在新約時代,家是社會重要結構,而第一世紀教會(ekklesia)則滲透進當時的社會結構─家(oikos)裡。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