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形式的衝突—政治神學的探索

Raymond Heslehurst(https://independent.academia.edu/RaymondHeslehurst?swp=tc-au-95502514

 

這篇文章最初寫於2015年,有意作為有關政治神學系列文章的一部分。本文原是用於私人傳閱。雖然一些具體細節發生了變化,但潛在的基本問題並沒有改變。這在俄羅斯東正教會支持入侵烏克蘭、一些穆斯林占主導地位的國家想要繼續將伊斯蘭教法奉為神聖納入其法律體系以及美國政治中的「基督教『福音派』遊說團」等情況中尤其明顯。我希望在此基礎上重寫更短的文章,這些文章原先是本為一篇文章的該系列的一部分。

雖然這篇文章探討了伊斯蘭和基督教末世論之間的差異,從而顯示了「信仰視角」對「政府形式」的影響,但它提供了一個工具,用來分析基於兩者「末世論」框架的其他可供選擇的政府理念。【1】

我做了一些小改動,主要是為了澄清,以及一些語法和拼寫改動。

雷蒙德•賀斯勒赫斯特(Raymond E Heslehurst)

公元2023年1月23日

 

引言

在薩繆爾•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的書《文明的衝突》(The Clash of Civilisations)【2】中,他對人類歷史的未來提出了一個暗淡的觀點。除了其他事物之外,書中觀點包括伊斯蘭陣營和兩個基督教陣營(西方和東方基督教被視為不相關的兩個陣營)之間的衝突。這得到了一些支援和許多批評。中東和北非以及西非一些國家的當前局勢似乎為這一觀點提供了一些憑證。在「伊斯蘭陣營」內部,伊斯蘭的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系之間長期存在著單獨爭奪優勢霸權的願望。西方和中東的政治和軍事行動都加劇了這種願望。在西方,居住在那裡的穆斯林也試圖談論一種適合於民主世界的截然不同的伊斯蘭生活「模式」。

縱觀目前的衝突,僅僅只是提供了過量的可能答案。此外,西方領導人還希望通過使「原教旨主義勢力」遠離對「伊斯蘭的」一詞的任何合理使用,以避免與當地的伊斯蘭公民或居民發生任何衝突。因此,除了西方的「國家」模式外,我們就沒有評估這種衝突的基礎,而這些模式似乎沒有提供一致的解決方案。

 

政體與未來

評估這個議題的一個根本問題在於伊斯蘭和基督教政治神學的潛在的基本末世論框架。西方是2000年基督教思想和影響的受益者(無論好壞),能夠發展出允許區分國家和教會的政府形式。這不僅適用於那些希望實現政教分離的社會,也適用於那些具有國立教會【已經成型的教會】傳統的社會。這種區分在伊斯蘭末世論思想中很難發展起來。

 

基督教末世論

基督教末世論(基督教對宇宙未來的認識看法)與伊斯蘭有一些共同之處;關於審判的想法、身體復活的想法,以及那些各自信仰的真正信徒將有正面的未來的想法。再加上什葉派對回歸的伊瑪目(第7代或第12代)的信仰,他們似乎在同一軌道上運行。但事實上,它們是截然相反的。

基督教神學認為,基督事件(神子,拿撒勒人耶穌的道成肉身、生平、死亡、復活和升天)從根本上改寫了政治議程。因為在該事件中,「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基督教末世論並不尋求將這個時代的王國、部落或國家變成「以色列神權政體」的現代複製品。基督教神學把它們當作耶穌基督升天和他顯現(παρουσια)之間這一時期中一個不幸的但必要的組成部分。它們在抑制邪惡和促進良善方面有作用,卻是有限的作用;它們是司法結構的組成方式。

然而,正是基督事件所產生的本體論變化的潛在事實,使基督教的立場與伊斯蘭的立場從根本上截然不同。不僅神隨著道成肉身而改變(並且一直如此改變),而且基督徒聲稱自己是新創造的一部分。【3】這不是一個未來的盼望,而是一個當前的本體論現實;由於聖靈工作的本質特點,他正在「轉變」基督徒「從一個榮耀的程度到另一個程度」。【4】

基督徒不僅僅是簡單的「信徒」,或追隨者,甚或只是一個社團的成員,而是其本性已被改變,並且通過聖靈的工作,已被納入基督之中的人。他們是基督的新婦。

這不是把基督徒的盼望放在某種死後來世的想法上,那是希臘羅馬式的願望,而是放在身體復活的盼望上,這身體復活曾是第一次在基督身上看到的。【5】這並不是否認那些「在基督裡死了的人」或「在基督裡睡了的人」沒有「與主同住」。【6】相反,這是基督應許的一部分,即「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作門),不能勝過」教會。【7】

這樣做的後果是,在基督教思想中,「政治烏托邦」沒有真正的未來。市政(國家)活動在最好的情況下是緩解改善(的影響),而在最壞的情況下會是野蠻卑劣(的影響)。後者是因為國家試圖在國家工作或其潛在哲學中看到人類潛能的實現。國家在情感上成為「神」。這挑戰了神的工作在基督事件中完全實現的想法。遵循「政府是可供選擇的另一種哲學模式的設定者」的政黨,對於那「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8】來說,不是基督徒該去的地方。應該鼓勵那些承認政府作用有限的政黨(我希望在未來的文章中探討這個問題)。當然,在現實政治的世界裡,我們可能不得不效仿約瑟和但以理(以及克拉珀姆派(Clapham Sect))。【9】

 

伊斯蘭末世論

乍一看,如果只考慮「末後的日子」這一標誌,基督教和伊斯蘭看起來很相似。這尤其適用於什葉派伊斯蘭,因其回歸的伊瑪目。人們普遍相信會有死者的一般復活。這種觀點在古蘭經中出現了65次。【10】還有整整一章古蘭經(Sura)(章節或願景)是關於死者一般復活的—第75章復活(格雅邁)(al-Qiyamah)。【11】

人們還普遍相信審判日的存在。這個概念以全稱的方式被提及四次,以真主安拉(Allah)的審判的方式被提及十二次。審判日的審判是基於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與古蘭經中揭示的安拉(阿拉伯語的「神」)的意志相一致的程度來判斷。

「除了他,你們不要崇拜任何(偶像),那些只不過是你們和你們的祖先所定的一些(偶像的)名稱,真主並未賜權柄給它們,一切判決只歸真主。他命令你們只崇拜他。這才是正確的宗教。但世人大半不知道。」【12】

還有,與這兩者相關的,關於某個未來「日」的概念,未來的決定性的「最後一日」被提到了24次,還有一些對「日」的提及,這顯然是與「最後一日」並行的。這個「日」與評估和審判以及獎賞和「火獄」中的刑罰有關。

你對不信道者說:「你們將被克服,將被集合於火獄。那是可怕的長眠之地!」【13】

 

顯著的分歧

雖然在古蘭經中有與基督教末世論的共鳴之處,但兩者的立場從根本上來說是正相反的。例如,當我們觀察新約中對「復活」一詞的使用時,我們會注意到,雖然有幾處提到了一般復活,並且至少有兩處重要的段落提到了它,但大多數是指拿撒勒人耶穌的復活。事實上,「一般復活」是與耶穌復活的歷史現實聯繫在一起的。【14】這一概念顯然是被伊斯蘭所否認的。

又因為他們說:「我們確已殺死麥爾彥之子麥西哈爾撒,真主的使者。」但實際上,他們沒有殺死他,也沒有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們不明白這件事的真相,以為他們確實那麼做了。那些為爾撒而爭論的人,對於他的被殺害,確是在迷惑之中。他們對於這件事,毫無認識,不過根據猜想罷了。他們當然沒能確實地殺死他。【15】

伊斯蘭和基督教不僅在這些「事實」方面存在分歧。基督徒與神關係的本質對伊斯蘭來說是一種厄運詛咒。

你說:「一切讚頌,全歸真主!他沒有生養子嗣,沒有夥伴同他共用最高權威,他也不是因軟弱而有盟友。你應當不斷讚頌他的尊大。」【16】

正如我們在上面指出的,在基督教信仰中,三位一體的神和他的子民之間存在著本體論的聯繫;他們不僅僅是「屈從者」,而是「兒子」。【17】這個想法也出現在彼得後書1:4後半部分,「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18】這個概念在古蘭經中是被譴責的,我們可以從上面的引文中看到。

伊斯蘭末世論不是其信徒中本體論變化的反映。事實上,基督教自我理解的本質在伊斯蘭中是最異端的可能發生的事物。將任何東西與真主聯繫起來是最可詛咒的(最可惡的)想法。穆斯林是「屈從者」【19】,而不是「與神的性情有分」的分享者。【20】他們完全拒絕基督教關於耶穌道成肉身、死亡和復活的信念。【21】

 

政治影響

在我們繼續討論之前,有一些事項需要簡單處理一下。首先,並不是所有的穆斯林都持有僅僅通過閱讀古蘭經就得以確定的觀點,同樣,也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會持有上述立場。然而,我們所關注的是穆斯林和基督徒都普遍忠於的基礎文獻。兩種信仰中較為正統或保守的成員都會承認,在他們自己的範圍內,我們的分析是真實有效的。至少在基督教方面,主要的傳統宗派,東正教、羅馬天主教、聖公會、路德宗和改革宗,都在其基本教義聲明中納入了這種觀點。【22】

其次,盡管人們堅持上述觀點其中之一,但不一定總是會將其付諸實踐。其他因素,如當地的法律或一個人所處的文化,可能會鼓勵一個特定信仰的人減弱其影響。

第三,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的「信仰實踐者」可能會形成「有色眼鏡」,通過這些有色眼鏡,他們得出的結論可能與簡單地閱讀一篇文字得出的結論不同。【23】本文著眼於基礎文獻,為理解各自信仰的政治思想差異提供基準。在兩者各自情況下,基礎文獻都被認為有神聖起源,至少在手稿方面是堅定不移和真確的。我理應認為,出於本文的目的,我假設這對每各自的信徒群體都是如此。

基督教的末世論觀點主張,基督徒早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範式,而伊斯蘭則仍然視自己處於受造的範式中。對他們來說,沒有發生任何宇宙事件來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對基督徒來說,基督事件(道成肉身、生平、死亡、復活和升天)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認知,而且改變了被造物的構造及其關係。隨著聖靈賜予所有基督徒,來世【永生】已經開始。對「新世代」起決定性作用的東西現在被每個基督徒所支配(或支配每個基督徒)。

然而這並不是唯一的區別。道成肉身的基督現在作為整個受造物的統治者坐在天上,他這樣做是著眼於教會(的好處)。【24】就像人類曾「在亞當裡」一樣,現在基督徒已經「藉著(基督)自己造成一個新人」【25】,再進一步說,他們被說成是「與基督耶穌一同坐在天上」【26】,因為神與每個基督徒同在,並且「住在你們(教會)裡頭」【27】(基督徒因為神聚集在一起,在聖經中聆聽他,通過禱告、讚美和聖禮做出回應)。教會不是猶太會堂或清真寺,而是「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28】

與此相關的是,基督的死「使萬物都(與自己)和好了」【29】,他現在是所有自然和超自然受造物的統治者。這件事的影響是,在基督裡,所有的審判都徹底完成了。基督徒並不指望某個未來的「審判日」,在那一天才決定他們是否要居住在未來的「世代」。「審判日」將是他們公開得到證明無罪的日子,因為他們在基督裡已經獲得義人地位。這並不是說沒有一些次要解析,而是說他們在基督裡的地位是穩固的。

這件事的一個後果是,基督徒在試圖創建一個「聖潔的國家」—舊約中所看到的神的國度—方面沒有任何作用。正如著名的基督教辯護者德爾圖良(Tertullian)所說,基督徒只是以像基督一般的方式活在當下。【30】因此,正如我們之前所表明的,政府對基督徒來說是一種臨時的需要,而其本身並不是某種未來必須。因此,基督徒可以生活在任何社會中,在有些社會裡比其他社會活得更舒適。【31】基督徒既不拒絕「政府」,也不將其神化。政府有其適當的角色,基督徒尊重它,但這個角色是有限的,它不應該指示人類採取任何與神在基督裡的啟示相反的哲學。政府之所以存在只是為了賞善罰惡。(這是一個複雜的角色,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進一步探討。)就基督徒而言,在這個領域之外,它沒有神聖的授權。

需要承認的是,在整個基督教歷史上,一直有人試圖創造「人間天堂」,而這往往伴隨著嚴厲對待那些拒絕「採用所規定的虔誠」的人。死亡、酷刑和戰爭往往伴隨著這種嘗試。這種情況的發生是由於基督徒未能理解基督事件和由此產生的末世論的結果。【32】

當我們轉向古蘭經末世論的含義時,我們發現了一個重大的區別。首先,「審判日」仍然在等待著穆斯林。他們現在沒有被告知,他們已經像基督徒那樣「從死到生」了。他們仍在等待給他們的根本性的未來審判。他們所居住的世界被認為是自創世以來沒有任何本體論上的變化。他們意識到一長串的先知,據說是差遣給他們的,最後是穆罕默德。他們在生活中要順從所揭示的神聖旨意,從而為審判日做準備,並預期會有正面的結果。

與基督徒不同的是,他們不僅被命令傳播信息,說服他人相信信息的正確性,而且要參與有關信仰的審判行為。在古蘭經中可以看到幾個例子。

敵對真主和使者,而且擾亂地方的人,他們的報酬,只是處以死刑,或釘死在十字架上,或把手腳交互著割去,或驅逐出境。這是他們在今世所受的淩辱;他們在後世,將受重大的刑罰。【33】

還有,

你告訴不信道的人們:如果他們停止戰爭,那末,他們以往的罪惡將蒙赦宥;如果他們執迷不悟,那末,古人的常道已逝去了。

你們要與他們戰鬥,直到迫害消除,一切宗教全為真主;如果他們停戰,那末,真主確是明察他們的行為的。【34】

還有,

偽信的、心中有病的、在城中煽惑人心的,如果他們仍不甘休,我必命你制裁他們,他們就不得久居城中與你為鄰了。

他們將被詛咒,無論他們在哪裡被發現,就在哪裡被逮捕,而被處死。【35】

現在,雖然這些指示可能不被特定的穆斯林或穆斯林群體付諸行動,但它們表明,穆斯林期望穆斯林將設法使社會符合伊斯蘭法律。

信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吃重複加倍的利息,你們當敬畏真主,以便你們成功。【36】

還有,

…這是因為他們說:「買賣恰像利息。」真主准許買賣,而禁止利息。…【37】

還有,

先知啊!你應當對你的妻子們、你的女兒們和信士們的婦女說:她們應當用外衣蒙著自己的身體。這樣做最容易使人認識她們,而不受侵犯。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38】

雖然這些可以被視為對個人的命令,而且許多穆斯林也很可能這樣認為,但它們表明了一種使社會符合這種道德風俗的願望。「先知」尋求的是建立一個「社會」或「群體」。這可以從古蘭經中使用的「群體」【民族】(阿拉伯語為ummah)的概念中看出。

你們是為世人而被產生的最優秀的民族【群體】,你們勸善戒惡,確信真主。【39】

人們可以把這個詞翻譯成「民族(people)」,就像毛爾維•謝爾•阿里(Maulvi Sher ‘Ali)一樣。【40】每個「群體」都有一個使者,對以色列人來說是摩西(穆薩),對基督徒來說是耶穌(爾撒)。這每個「群體」都曲解或誤讀了賜給他們的經文。真正的信徒群體是接受了經過淨化的「真主的話語」的群體,即穆斯林群體。

信奉天經的人啊!我的使者確已來臨你們,他要為你們闡明你們所隱諱的許多經,並放棄許多經文,不加以揭發。有一道光明,和一部明確的經典,確已從真主降臨你們。【41】

正是這種群體而非集會的意識,區分了伊斯蘭和基督教對人應該如何看待現在的理解。雖然可能有「基督教群體」,但是基督徒的正常情況是生活在,或作為其他群體的一部分生活。這一點在使徒的著作中得到了明確的設想。【42】

雖然古蘭經說,「對於宗教,絕無強迫」。【43】但它設想其他「民族」要麼被排除在「穆斯林群體」之外,要麼作為順從的外國人生活在其中。

當抵抗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經的人,你們要與他們戰鬥,直到他們依照自己的能力,規規矩矩地(無論是否情願)交納丁稅。【44】

因此,它是德爾圖良所描述的相反的事物:

但是,我們被要求去回應另一項指控:我們被說成是對世俗普通的生活事務毫無用處。對於那些生活在你們中間,採用同樣的食物、衣服和生活習慣,以及同樣的生活必需品的人,怎麼能維持這樣的指控呢?我們並不像印度人的婆羅門(Brahmans)或天衣派信徒(Gymnosophists)【古印度實行裸體的苦行者】那樣,住在森林裡,被世俗普通生活所拋棄流放。

我們紀念我們對神—我們的主和造物主—的感激之情。我們不拒絕他的工作的成果;盡管我們有節制,以便不過度使用,也不以不適當的方式使用。因此,當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時,我們經常出入的市場,你的屠宰場,你的浴室,你的酒館,你的商店,你的旅店,你的集市,以及所有其他的旅遊勝地。我們與你們在航運、戰爭、畜牧和貿易中聯合起來。我們把我們的藝術和我們的勞動的所有利益給你們。我們和你們一起生活,彼此依靠,怎麼能說我們對你們的世俗普通事務沒有用呢,我不知道。【45】

曾經有,而且我毫不懷疑現在仍然有,基督徒試圖通過法律或武力的手段「設立」基督教。迫使一個「群體」或「社會」遵守和相信。然而這不應該是基督徒的行為。在任何一個社會中,基督徒都是「寄居的和順從的」。也就是說,他們受到該社會的法律約束,只有在觸及福音的重要緊急的事時才會違抗,而大多數「民事法律」並不會觸及。也就是說,正如特圖良所說,他們可以使用公共浴池(在希臘羅馬世界裡是裸體的),或者穿著從頭到腳的衣服,假如那是合適的。正如聖保羅所說,他們可以吃獻給偶像的肉,除非這讓別人困惑(跌倒),以為他們在崇拜偶像。豬肉、海鮮、按照猶太教規定製作的食物(Kosher)和按照伊斯蘭規定製作的食物(Halal)在基督徒眼中都是平等的。【46】

 

總結反思

在某些方面,我們提出的問題比我們解決的要多。希望在本系列後面的文章中將討論其中的一些問題。【47】然而,如果我們要理解基督教和伊斯蘭期望的異同,就必須清楚地了解這一點,也就是本體論的變化,它使基督徒能夠屬於任何社會,而不要求該社會遵守基督教的虔誠和實踐做法。雖然,他們可以向這些社會建議,比如某種基督教的做法對該社會有價值的時候。「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48】當基督徒聚會時,他們知道自己是在「天上」,在神的身邊。基督徒已經經歷到「來世」。

對於穆斯林來說,情況卻並非如此。「來世」仍然存在於未來。審判還沒有降臨。他們是在「群體」中而不是在「樂園」裡。他們有「公民」的義務,要把信仰奉為圭臬。大多數人可能會通過被西方稱之為「民事手段」的方式來做到這一點,希望不會重現《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公爵的哀哭。【49】

然而,如果有些穆斯林採取更多的「古蘭經」路線,試圖效仿早期模式(公元7至10世紀),並對其他穆斯林、基督徒或世俗政府試圖修改或淡化古蘭經信仰模式的行為作出反應,我們不應感到驚訝。在其他人理解「伊斯蘭末世論框架」之前,任何對激進行為模式的挑戰都是有缺陷的。

 

雷蒙德•賀斯勒赫斯特(Raymond E Heslehurst)

 

聖雅各的盛會節日(The Feast of St James)(7月15日),2015年

 

書目

The Quran, trans. Talal Itani (2009, Dallas, Beirut: ClearQuran).

‘Ali, Malawi Sher, The Holy Qur'an, Arabic Text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trans. Malawi Sher ‘Ali (2004, Tilford, Surrey, UK: Islam National Publications Ltd).

Eco, Umburto, with Richard Rorty, Jonathan Culler & Christine Brook-Rose, Interpretation and Overinterpretation (199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eslehurst, Raymond E, '‘Sons of the Prophets’: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Clapham Evangelicalism', (Macquarie University) 2013.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1996,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TERTULLIANUS, QUINTUS SEPTIMIUS FLORENS Tr TEMPLE CHEVALLIER, A TRANSLATION OF THE EPISTLES OF CLEMENT OF ROME, POLYCARP, AND IGNATIUS; AND OF THE APOLOGIES OF JUSTIN MARTYR AND TERTULLIAN

 

【註腳】

 

【1】例如,馬克思主義可以被看作是「通過階級鬥爭實現的工人的樂園的末世論」。這幾乎是對西方思想的一個去基督教化的選擇。

【2】薩繆爾•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文明的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紐約: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 & Schuster),1996)

【3】哥林多後書6章

【4】哥林多後書5章

【5】哥林多前書15章

【6】帖撒羅尼迦前書3:18(後半節),腓立比書4章

【7】馬太福音18章

【8】猶大書

【9】創世紀,但以理書1—7章,參見雷蒙德•賀斯勒赫斯特(Raymond E Heslehurst),《「先知之子」:克拉帕姆福音派的持續和變化》(“Sons of the Prophets”: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Clapham Evangelicalism),(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2013)。

【10】古蘭經,翻譯,塔拉勒•伊塔尼(Talal Itani)(達拉斯,貝魯特: ClearQuran,2009)

【11】古蘭經,第75章,復活(格雅邁)(al-Qiyamah)

【12】古蘭經12:40

【13】古蘭經3:12

【14】哥林多前書15章

【15】古蘭經4:157

【16】古蘭經17:111

【17】加拉太書4:6

【18】ʿινα δια τουτων γενησθε θειας κοινωνοι φυσεως

【19】在阿拉伯語中,Muslim(穆斯林)是動詞「submit」(順從;屈從)的分詞,其不定式是「Islam(伊斯蘭)」。

【20】彼得後書1章

【21】古蘭經,第9章,第25章,第37章,第111章

【22】關於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參見安伯托•依科(Umburto Eco),理查德•羅蒂(Richard Rorty),喬納森•卡勒(Jonathan Culler)以及克里斯汀•布魯克·羅斯(Christine Brook-Rose),《翻譯和過度解讀》(Interpretation and Overinterpretation)(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1992)

【23】

【24】以弗所書1—3章

【25】以弗所書2:15

【26】以弗所書2:6

【27】哥林多前書3:16,ἐν ὑμιν –「在你們裡頭」

【28】以弗所書2:22

【29】歌羅西書1:20

【30】德爾圖良(Quintus Septimius Florens Tr Temple Chevallier Tertullianus),《對羅馬的革利免,波利卡普,伊格那修的書信以及殉道者猶斯丁和德爾圖良的護教書的翻譯》(A TRANSLATION OF THE EPISTLES OF CLEMENT OF ROME, POLYCARP, AND IGNATIUS; AND OF THE APOLOGIES OF JUSTIN MARTYR AND TERTULLIAN): [在線:只有德爾圖良],介紹並簡要說明前兩個世紀的教會歷史(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BRIEF NOTES ILLUSTRATIVE OF 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FIRST TWO CENTURIES),多卷。(第二版;倫敦:法蘭西斯和約翰•利文頓(Francis & Joh Rivington),1851),http://www.tertullian.org/articles/chevallier_apology.htm,42章。

【31】在未來的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基督徒應該以何種方式參與到他們所在的任何社會中。政府就其本身而論就是一個神聖的機構,它只是並非最終性的或有至高無上權力。

【32】在未來的一篇文章中,我們打算研究國家在支持基督教信仰方面的角色問題。到那時,我們還將不得不研究「虔誠公義的君王」(Godly Prince)這一概念,因為它往往是這一領域許多想法的基礎。

【33】古蘭經5:33

【34】古蘭經8:38—39

【35】古蘭經33:60—61

【36】古蘭經3:130

【37】古蘭經2:275。還有三處提到高利貸,反映了同樣的想法,並承諾了神聖的審判。

【38】古蘭經33:59

【39】古蘭經3:110

【40】毛爾維•謝爾•阿里(Maulvi Sher ‘Ali),《神聖的古蘭經》(阿拉伯文和英文譯本)(The Holy Qur'an, Arabic Text and English translation),翻譯,毛爾維•謝爾•阿里(Tilford, Surrey, UK: Islam National Publications Ltd,2004),古蘭經3:111

【41】古蘭經5:15

【42】羅馬書12—14章,哥林多前書8—10章,彼得前書

【43】古蘭經2:256

【44】古蘭經9:29

【45】德爾圖良(Tertullianus),《德爾圖良的護教書翻譯》(A translation of the Apology of Tertullian),第42章

【46】哥林多前書8—10章,參見「學院與聖殿」(Academy and Temple),載於The Richard Johnson College Ltd Papers,2012年11月,國際標準圖書編號:9780646591384。

【47】「政府的角色」(The role of Government),「虔誠公義的君王」(The Godly Prince),「基督徒在社會中的角色」(The role of Christians in society)等。

【48】腓立比書3章

【49】「內亂使平民之手不潔」(Civil strife makes civil hands unclean)

 

這篇文章翻譯自Raymond E Heslehurst的在線文章「A clash of Final Forms」

https://www.academia.edu/95502514/A_clash_of_Final_Forms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