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永生的心

作者:大衛·福斯特(David Foster)

前言

大多數人都熟悉耶穌在井邊遇到一個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一開始他只不過問她要一杯水喝,然後他就打開了神的禮物-永生。他以這樣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的方式,不是很奇妙嗎?毋庸置疑,基督的榜樣正好激發保羅寫下歌羅西書4:4-6。「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故事繼續發展,耶穌先向那個婦人解釋救恩,然後對她村子裡的很多人解釋救恩。耶穌在那裡呆了兩天教導他們。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他所說的話,但他可能引述了以賽亞書49:6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這種情形合情合理,因為最後他們都承認,「這真是救世主。」(42節)

讓我告訴你們一些重要的背景知識來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故事。撒瑪利亞人堅信有一位神,顯然就是摩西的神。在這段經文中有幾個其他的線索說明他們的宗教信仰。撒瑪利亞人期盼彌賽亞的到來,他們在基利心山的聖殿中禮拜。事實上,這座聖殿可以與神指示大衛在錫安山建造的最初那一座相比肩。所以,這顯然引發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的諸多辯論,使他們之間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和懷疑。

你們不需要成為一個學者都能看得出,每個線索都對應著一個與伊斯蘭的相似之處。總結一下,共有六點。

  1. 和撒瑪利亞人一樣,穆斯林相信有一位神。
  2. 和撒瑪利亞人一樣,穆斯林自豪宣稱他們的祖先與亞伯拉罕(易卜拉辛)有關(撒瑪利亞人是雅各的後代,而穆斯林的祖先則可追蹤到以實瑪利)。
  3. 穆斯林和撒瑪利亞人都期望彌賽亞的到來。其中一個微小的差別是穆斯林相信,耶穌第一次來時就已經是彌賽亞(麥西哈,Al Masih),他們希望他在末日會再次來臨。
  4. 兩種宗教都相信神(真主)藉著眾先知(例如亞伯拉罕/易卜拉辛,以撒/易司哈格,雅各/葉爾孤白,約瑟/尤素福,摩西/穆薩)啟示他們。
  5. 撒瑪利亞的宗教儀式與猶太人的相似,例如割禮、潔淨與不潔的食物、動物獻祭等。
  6. 撒瑪利亞人的信仰和伊斯蘭以一種異端的宗教形式出現,扭曲了最初從神而來的啟示以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每個異端所作的改變都遭到了神的子民的指控,並引發了激烈辯論。例如,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互相指責對方篡改律法-類似於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爭論。難怪撒瑪利亞婦人問耶穌關於兩個對立的敬拜聖殿-基利心山和錫安山-的長期爭論有什麼看法。值得注意的是,撒瑪利亞人在十誡以外加上在基利心山上敬拜耶和華的指引!

儘管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他們的分化嚴重,也不與對方來往。(見9和27節)看這些相似點可有助於我們理解如今所見的現代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辯論以及分化的深遠歷史。

基督樹立了榜樣,為此我們可以在分化世界裡相互溝通並搭起橋樑。因為他與撒瑪利亞人建立關係,所以我們也應該對日常生活-井旁生活-的各種環境中遇到的穆斯林表現出愛和尊重。

我們來讀約翰福音4章,看耶穌與他典型的猶太人同胞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

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須經過撒瑪利亞,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 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 (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麽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翰福音4:3-9)

她自然被耶穌帶著和氣充滿尊重的態度嚇了一跳。作為一位撒瑪利亞人,她已經習慣被猶太人冷落。不但如此,耶穌通過給她活水激發了她的好奇心。這個想法吸引了她。同一時間她既惶惑又好奇。

她對耶穌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麽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

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那裡得活水呢? 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裡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麽遠打水。」(約翰福音4:9-15)

那女人努力想要得到耶穌說的「活水」。這把她難倒了,而且她變得更渴!在這個對話中,她被兩件事深深吸引:耶穌帶著和氣,他的言語有激發性,「好像用鹽調和」!

隨著故事展開,耶穌沒多久就溫柔卻堅定地追問了她的個人生活,其中有一些與她性格有關的難堪之事。她也許開始感到需要救恩了?耶穌自然而然地開始解釋救恩。(22節)耶穌告訴她,你們撒馬利亞人所拜的,你們不知道。為了要真正了解他們所拜的,她需要明白救恩。也就是說弄懂到底誰是彌賽亞。

接下來的兩天,耶穌繼續向村民解釋,最後他們信服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42節)

耶穌解釋了兩個主題-永生與救恩-但這兩個詞其實是用不同的方法來描述同一個基要真理。永生在新約中最常見的同義詞就是救恩。這個信息的其他內容都集中於活水,就是永生。這個費解的描述方式激發了婦人的好奇心,把她引入力圖滿足對永生的渴望的一個旅程,這種渴望正是神安置在她心裡的。

領悟永生 傳道書3和7章

我們讀到傳道書,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作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3:1,2,11)

所羅門的這句箴言放之四海而皆準。吸引了各種文化和宗教的人。形形色色的人都與它產生共鳴,我已經看到這句話與穆斯林有特別的關聯。要探討這條永恆的智慧的真理,我們先從舊約開始,看舊約如何解釋然後如何在新約裡得到應驗。這種方法是根據詩篇119:130,「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大綱有四個步驟,基於四節經文,兩節選自舊約,兩節選自新約。

我已將傳道書3:11給數百人看過,包括祖魯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緊記,根據古蘭經記載,蘇莱曼(Suleman)即所羅門有安拉賜下的大智慧)。有一次,我與穆斯林分享這節經文,他興奮地回答,「我們穆斯林對待死亡很認真。我們必須一天思考死亡二十五次」。你們可能認為這是病態,但穆斯林覺得這有助於他們敬畏真主,避免做錯事。我與之分享這句箴言的每個穆斯林幾乎都不勝感激,有時還非常興奮。

傳道書7章以另一段發人深省的關於死亡的箴言開篇,可以激起更深層的交流。

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1-4節)

有趣的是,穆斯林發現這類箴言非常有感染力。也許是因為所羅門似乎贊同他們多思考死亡的做法。同樣有趣的是,11節末尾給了一條解開謎語的線索,它說:「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人幾乎是憑直覺理解這個奧秘,同時抱著一個難以捉摸的盼望,希望自己在死後有一個好結局。

讓我分享一個故事來說明這些想法與人類內心深處的渴望產生共鳴。有一次,我跟一位伊瑪目分享一篇文章,題目是「返航」,解釋渴望祈盼永生的心。他為這些領悟深深觸動,於是他在清真寺的一次佈道中提及這些獨到的見解。

我建議你們,在與朋友分享這些經文之後問問他的看法。注意提到悲傷和眼淚。嘗試描述他的感受。每一位穆斯林都認為,死亡是在去往審判和死後生命的途中一個令人不悅的考驗。當然,他們的盼望是安拉保佑他們可以進入天堂。雖然穆斯林一般都不喜歡流淚,但死亡是可怕、痛苦、甚至催人淚下的經歷。這是穆斯林的看法:當人停下來想想今天可能是我們的最後一天,那麼我們要堅忍地硬著頭皮接受,死亡就是最終的考驗,以此激勵自己免做錯事。

因此,穆斯林為這段箴言動容是意料之中。這段經文不僅再三提到死亡,而且蘊含著難以捉摸的思想,「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神已經與我們有了連結,以便我們可以憑直覺解開疑惑和參透奧秘。這確實是一個值得解開的謎語。

與此相應,所羅門通過強調尋找方法解開箴言、譬喻和謎語的重要性來介紹箴言這卷書。我們在箴言1:5-7節讀到,「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使聰明人得著智謀,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言詞和謎語。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我建議你們利用這個謎語提供的機會。鼓勵你們的朋友自由地表達他在讀完傳道書3:1,2,11,7:1-4之後的思想和感受。我們到第二步。

關於永生的沉思:詩篇 49章

現在讓我們通過閱讀另一位智者亞薩的話來繼續解開永生這個禮物。和所羅門一樣,亞薩有很多關於死亡的沉思。他也認為死亡是待解的箴言或「謎語」。詩篇49章的前15節經文如下;

可拉後裔的詩,交與伶長。

萬民哪,你們都當聽這話!

世上一切的居民,

無論上流下流,富足貧窮,都當留心聽!

我口要說智慧的言語;我心要想通達的道理。

我要側耳聽比喻,用琴解謎語。

在患難的日子,奸惡隨我腳跟,四面環繞我,我何必懼怕?

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

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神,

叫他長遠活著,不見朽壞;因為贖他生命的價值極貴,只可永遠甘休。

他必見智慧人死,又見愚頑人和畜類人一同滅亡,將他們的財貨留給別人。

他們心裡思想:他們的家室必永存,住宅必留到萬代;他們以自己的名稱自己的地。

但人居尊貴中不能長久,如同死亡的畜類一樣。

他們行的這道本為自己的愚昧;但他們以後的人還佩服他們的話語。

(細拉)

他們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

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轄他們;

他們的美容必被陰間所滅,以致無處可存。

只是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

因他必收納我。(細拉)

當你們和朋友闡述這個謎語的時候,我建議你們問他/她若干問題。開始的時候,你們可以問,「你對這段沉思有什麼看法?」你們可能會驚喜地看到他對此產生的共鳴。最終你們會想要帶入一個關於7-9節和第15節的主題-贖價與救贖-的討論。

求聖靈使你們能夠利用這些關鍵字(贖價,救贖)作為線索來引出這位救贖者,彌賽亞。相信聖靈會來幫助你們的朋友將救贖和十字架之間的點串聯起來,但不要施加不當的壓力,不要用填鴨式的方法來加速學習過程。

你們要給你們的朋友留有餘地,讓他細細思考這個謎語/箴言。意思是,要提出問題,激發他思考。在其他時候,你應該給他空間,這樣他可以提出自己腦海中的問題。

一位嚮往永生的年輕人:馬可福音10:17-31

幫助我們理解渴求永生之心的第三步在馬可福音第十章。其中一名年輕人來到耶穌面前問一個很認真的問題。

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什麽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麽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

門徒希奇他的話。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門徒就分外希奇,對他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

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請注意,當耶穌說有錢人很難進入神的國時門徒的反應如何。「門徒希奇他的話。」耶穌解釋說,得到永生就像駱駝過針的眼一樣難。他們更加吃驚,事實上,他們「分外希奇」並驚呼道,「這樣誰能得救呢?」

請留意,他們是多麼的懷疑和困惑。想想所羅門和亞薩如何利用令人費解的謎語來激發人們去尋求對永生的渴望,我們就該預料到這種反應。耶穌像所羅門一樣在他的話中隱藏奧秘,有時讓人難以捉摸,尤其是對於那些盲目驕傲或自以為義的人。

年輕財主的故事包含一些絕妙的領悟,但鑒於文章的篇幅我們不在此細說了。讓我鼓勵你們依靠神的靈來明白真理。藉著馬可福音10章討論永生之後,你們可以準備閱讀約翰福音4章來進入下一步。

渴望活水的婦人:約翰福音4章

我們在前文中提到了約翰福音4章中的幾個重點。我們看到耶穌如何激發撒瑪利亞婦人的好奇心,點燃她心中對永生的渴望。事實上,耶穌將神的禮物給她,指的就是這個。現在讓我們永生與神的禮物聯繫起來。

當回顧約翰福音4章時,請牢記之前讀過的關於那個年輕財主的故事,他拼命尋找卻未能找到心之所屬。攔阻他的是:他不願承認自己是個罪人。他以為自己遵行所有的律法,但事實上,他連十誡的第一條都沒有守!他依靠自己的財富。這表明,他拜的不是神,而是錢。除非他承認這個簡單的事實,否則不能得救。

這正是耶穌說駱駝穿過針眼的比喻的重點:人無法靠著自己得救。我們不可能掙得永生。但神凡事都能。他通過將永生作為禮物賜給我們來使我們得救贖。

我曾將馬可福音10章和約翰福音4章讀給眾多的穆斯林朋友。其中很多人都很喜歡聽這些故事,覺得很振奮人心。我們不該吃驚,因為,就像前文提到的經文,這兩章包含奧秘或隱藏的元素。馬可福音10章,耶穌講述了駱駝過針眼的比喻。在約翰福音4章,耶穌以相似的方法用一個令人生疑的表達描述永生-活水-來激發婦人的好奇心。

你們還記得歌羅西書4:4-6嗎,我們看到保羅闡明福音奧秘的熱情,同時告誡我們要充分利用每一個機會,爭取以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的言語來與不信的人交流。

結語:鼓勵的話

還記得麼,詩篇119:130說:「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神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向愚人解開真理的方法。這應該鼓勵我們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認為待解的謎語一定又複雜又困難而感到氣餒的人。

不但如此,許多基督徒傾向於為他們不情願與穆斯林接觸找藉口,藉口說向穆斯林傳福音是一項需要有特別的恩賜或受過訓練的人才能做的事工。

甚至從基甸的時代開始,神的子民就一直在使用這種藉口。你們該記得,當神派給他艱巨任務時,他覺得自己完全不能勝任。然而,天使鼓勵他要在主裡剛強。靠著神的恩典,他完成了偉大的拯救。

新約講了一個未受訓且似乎不夠格的初信者的故事,以此鼓勵我們。這個人懇求與耶穌同在,基督卻對他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奇妙的是,這個被鬼附而後得自由的人聽從了主的話。他「就走了,在低加波利傳揚耶穌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眾人就都希奇。」(馬可福音5:19,20)

使徒行傳8章中有另一個故事,講普通信徒如何在「難傳的人」當中傳福音。我們讀到,神允許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以致他們逃到周圍地區「猶太和撒馬利亞」。在使徒行傳中,在這個時間點以前,福音都沒有傳到過這些地區,儘管基督在大使命中特別提到了(使徒行傳 1:8)。聖經說,這些普通人「往各處去傳道」。注意,分散到各地講道的是,「除了使徒以外的信徒。」(使徒行傳8:1)換句話說,與那些「難傳的」撒瑪利亞人分享信仰是普通信徒!

我們不能完全確定使徒沒有和大多數基督徒一樣離開耶路撒冷的原因,但是我們知道他們長時間帶著消極態度,這可能導致他們不願意去撒瑪利亞傳福音。這與約翰福音4章裡那些不願意與撒瑪利亞人來往的門徒是一樣的。在另一處,雅各和約翰因為一個比較輕微的冒犯,就想要吩咐從天上降下火來澆滅一個撒瑪利亞人的村莊。(路加福音9:51及以後)當我們思考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存在歷史深遠的辯論時,約翰和雅各的火爆言論就說明了,他們對撒瑪利亞人懷有根深蒂固的偏見-猶太人保有600年多之久的一種態度。

註腳

* http://www.answeringislam.info/authors/clarke/reluctant_messengers.html

章節附註

1)回答一個常見的誤解,當不信的人讀馬可福音10:17-31時,很多人認為耶穌否認他的神性。山姆·沙蒙(Sam Shamoun)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答案:

http://www.answeringislam.info/Shamoun/q_only_god_good.htm

2)將這些點連接到十字架上,到目前為止對於「渴望永生的心」這一主題的探索,我們已經得出了結論-對於撒瑪利亞人,耶穌是彌賽亞,世界的救主。(約翰福音4:42)但在十字架的旅程中我們要怎麼走下一步呢?最關鍵的預言之一是以賽亞書25:7-9,以下這兩篇文章就此進行了闡述:

http://www.answeringislam.info/authors/clarke/death_end.html

http://www.answeringislam.info/authors/clarke/timeless_truth.html

3)你們可能還想要讀關於這一主題的小短文,題為,返航:

這篇文章翻譯自David Foster的在線文章「A heart for eterity」

http://www.ccm.org.za/lifes-great-riddle-a-heart-for-eternity-by-david-foster/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