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拉:伊斯蘭的真主

tc-19-168k

http://biblicalmissiology.org/wp-content/uploads/2015/04/4839555897_aa2a381687_o.jpg

侯士尼(http://biblicalmissiology.org/author/ghoussney/

2015年4月20日

穆斯林出生並臨終之際,會有人在他耳邊輕聲說一句話,包含七個阿拉伯字:La ilaha ilia Allah, Muhammad rasul Allah,譯出來就是「萬物非主,惟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先知」,此信條是伊斯蘭教基石,穆斯林從出生一刻到離世一刻都被灌輸此句;平時每日五次喚拜都提此清真言,亦鼓勵穆斯林平時多提安拉之名。

安拉其名較伊斯蘭更早

「安拉」這個詞較伊斯蘭更早。從前每個阿拉伯部族各有男女神祗,但也有若干部族信奉有某個「不知名神祗」存在,他們稱al-ilah,意思是「那位神明」,是不可見的至尊神,但對這位神明之身份,各族並無統一概念。漸漸地,安拉成為「…這個部落神明之普遍化稱謂,人稱al-ilah,當某部落百姓遇見另一部落,聽說對方同樣崇奉al-ilah,於是覺得大家奉同一位神,由此,阿拉伯部族間開始醞釀出安拉是普遍神明的觀念。」(Nazir Ali,頁26)

安拉其名,並他的99美名中不少名稱,常用以為阿拉伯男孩命名,這是阿拉伯傳統,在伊斯蘭創始之前就有。穆罕默德的父親名叫阿布杜‧安拉(Abd-Allah),即是安拉的僕人。類似名字常見於伊斯蘭之前、拜偶像的阿拉伯人,可見安拉不等於聖經裡的神;他是個異教神明,只有阿拉伯半島的人才認識。伊斯蘭以前、蒙昧時期的阿拉伯詩歌足以證明這點。

喀爾巴,又稱為安拉的家(beit-Allah),曾一度放置360尊偶像,最終卻成為至尊異教神明安拉的家;安拉既然成為喀爾巴之主,才不像從前用360尊可觸摸的偶像作代表。請問,聖經裡的耶和華神又可會與360尊男女神像同住一室呢?

阿拉伯眾先知

穆罕默德並非首位阿拉伯人提倡尊獨一真主安拉,在他以前有其他先知傳類似信息。也門南部阿德部落(A'd)有先知名胡德(Hud)就傳類似信息,但門徒寥寥可數。阿卡巴灣附近賽莫德族(Thamud)的撒立哈傳道,也反對多神崇拜,但族人不聽,保留多尊偶像。漢志部族(Hijaz)的舒阿卜(Shua'yb)亦呼籲阿拉伯人銷毀眾多偶像,獨尊安拉;另有一特別族群稱哈尼夫派(Hanif),亦有安拉至大,過於諸神之教。但阿拉伯人不聽眾先知和哈尼夫派的信息,照舊崇奉可見的諸神。

穆罕默德-最後的阿拉伯先知

研究伊斯蘭的人要知道,穆罕默德所繼承道統,前人根本不識猶太教與基督教,也從來未稱自己的信仰與兩種宗教相關;那些阿拉伯先知不過向阿拉伯人傳一位阿拉伯神明。

穆罕默德是繼承道統最後一人,他與阿拉伯眾先知有同一目的-奉一位至尊神之名聯合所有阿拉伯人。事實上,從穆罕默德之宗教經歷、信息,並領導方式看來,是徹頭徹尾的阿拉伯傳統。他呼籲百姓獨尊安拉,信息基本上與之前多位阿拉伯先知相同。

穆罕默德的傳道功業之所以有成,有幾個原因-他娶富商赫蒂徹而得財,所屬的古萊什族在阿拉伯人中地位顯赫,吸收當地猶太人與基督徒的思想豐富其教義。此外,阿拉伯人很沉迷詩歌,認為詩歌有魔力;因為古蘭經的阿拉伯文風格有詩意而吸引,令當時的阿拉伯人認為穆罕默德是飽學、能言,並有能之士。

安拉是亞伯拉罕的神嗎?

穆斯林傳統將奉安拉之傳統追溯至亞伯拉罕的一神信仰,稱以實瑪利及其母-被趕走的夏甲-居於麥加,亞伯拉罕時常往探望兩母子,因此將一神信仰傳給阿拉伯眾部落。

這個故事全無歷史根據,亞伯拉罕從未踏足阿拉伯。事實上,聖經在創世記21:8-21說,夏甲與以實瑪利在別是巴曠野流浪,母子倆帶的糧水不多,根本不足以遠行。二人後來定居巴蘭曠野,即是西乃曠野中北部地區,離麥加有一千里遠。夏甲是埃及人,以實瑪利後來也娶了埃及人為妻,並生子12人,都在埃及邊境的西乃曠野居住;事蹟載於創世記25:18。因此,說亞拉伯罕在麥加滲滲井旁建造喀爾巴-就是真主賜水井給夏甲與以實瑪利的那個地方-可謂全無事實根據。並沒有證據顯明,阿拉伯人的一神觀源於亞拉伯罕。

伊斯蘭始創以前,阿拉伯人的宗教限於崇奉沙漠神祗-都是沒生命、非人格化的殞石,不能聆聽也不能言語。人雖稱為至尊神祗,其實安拉形象頗神祕-他高高在上,不可見也不可認識;某些阿拉伯部族知道有他的存在,但這位神明性理如何則無從稽考。阿拉伯人對安拉所知甚少,連僅有的理解,也是從異教神祗的觀念移植過來。安拉是那麼模糊、不親切,而關於他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任何用以形容人之事,就不能用以形容安拉。或者可以說,形容他「不是」甚麼,較形容他「是」甚麼更容易;而這令他聽起來更神祕而恐怖,吸引力更小。

安拉是耶和華嗎?

猶太人與基督徒均尊亞伯拉罕為屬靈之父,這種觀念,穆罕默德聽來必定很感興趣。同尊一位祖宗的說法,可以聯合阿拉伯所有百姓,不論其宗教背景為何。於是他自稱亞伯拉罕之子以實瑪利的後裔;經過一番考慮之後,選擇了阿拉伯名字「安拉」,捨棄如「普慈特慈」(Ar-Rahman,古蘭經2:163)等稱號,並同時賦予異教、猶太教及基督教特質,期望藉此廣納信眾,壯大這個新宗教。

然而我們必須知道,穆罕默德所採納的猶太及基督教特質實在無關宏旨,其神觀仍然是異教的。我們看不到猶太-基督教的神觀對穆罕默德與穆斯林的世界觀有任何影響,這從多個世紀穆斯林眾神學家著作可以得知。

因此可以說,伊斯蘭的安拉縱有若干特質類同聖經的神,但他其實是異教神祗,是野心家穆罕默德用以聯合阿拉伯人的政治工具。細看伊斯蘭的世界觀,即可見安拉之異教特色,主宰著穆斯林的信仰;安拉與猶太-基督教的神縱有相似之處,也不過在乎次要之事。舉例說,伊斯蘭的主要教義,認為安拉不可親近,其他一切屬性皆源於此觀念。相反,猶太-基督教信仰之主旨,乃相信神是可親的,其他一切屬性亦由此而發;這亦是伊斯蘭與基督教世界觀之最大分歧。

總結

伊斯蘭對安拉的看法,主宰著穆斯林的心思意念,障礙他們明白聖經所說那位猶太人-基督徒的神。基督教的神是可親、慈愛的天父,曾經進入人類歷史,向我們顯現,救我們脫離罪惡。為了使人得釋放,他不惜為我們付罪價,恢復我們裡面屬神的形象,也賜下永生確據。

要向穆斯林解釋這一切,有如向水族箱裡的魚解釋小鳥是怎麼過活一樣難,因為基督教的概念,與伊斯蘭宗教與文化體制幾乎是全然相反。福音雖然令他們反感,其實對穆斯林而言,這是天大喜訊。而我們必先透徹了解他們對安拉的看法,明白這與聖經的神觀有何分別,才能和穆斯林談道,幫助他們認識聖經裡的神。

參考書目

Harris, R. Laird, Gleason Archer, and Bruce Waltke. 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 Chicago: Moody Press, 1980.

Haykal, Muhammad Husain. Hayat Muhammad. Indianapolis: North American Trust, 1976.

Nazir Alt, Michael. Islam: A Christian Perspective. Exeter, England: Paternoster, 1983,

Otten, J. The Ahmadia Doctrine of God. Hyderabad, India: Henry Martin Institute, n.d.

Zwemer / Samuel M. The Moslem Doctrine of God. New York: American Tract Society, 1905.

這篇文章翻譯自Georges Houssney的在線文章「Allah: The god of Islam」

http://biblicalmissiology.org/2015/04/20/allah-the-god-of-islam/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